WFU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寶寶的頭常傾向一邊,小心小兒斜頸症


作者:徐幼鈞

家有新生兒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看著小寶寶從躺到坐立、轉頭到翻身,有時候會意外發現小寶寶總是喜歡頭歪向同一邊,甚至可能發現小寶寶的頭型和臉型不對稱,又或者在頸部可摸到小硬塊,以上都是典型小兒斜頸症的表現。

案例分享


陳媽媽帶著3個月大的女寶寶來到復健科門診,覺得寶寶的頭總歪向左邊。醫師評估後發現右頸鼓脹,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胸鎖乳突肌正常(左圖AB),右側胸鎖乳突肌腫大(右圖AB),但目前無纖維化,遂安排小兒物理治療。




斜頸症最常見的原因是單側胸鎖乳突肌肥大或纖維化,右側比左側常見,因此寶寶容易轉頭向左側、傾向右側,若長期沒有治療矯正,可能導致頭型和臉型不對稱,出現大小臉的症狀。研究指出有高達12%的寶寶合併同側髖關節發育不全症。故醫師除了檢查頸部之外,也要排除斜視、弱視、脊椎骨性結構異常,甚至要追蹤髖關節的變化。

徐幼鈞主治醫師指出,軟組織超音波可幫助診斷斜頸症,乃臨床上最重要的工具。胸鎖乳突肌變化分為四級,一級是明顯肥大,會出現假性腫瘤的樣子,雖然嚇人但其實是良性腫塊;二級是肌肉出現少於50%的纖維化;三級是出現大於50%纖維化;四級是已產生纖維索狀結構。

小兒物理治療主要幫助第1-3級的小兒斜頸症,復健時間約是6-18個月。多數的寶寶可藉由姿勢擺位、牽拉運動和誘發主動運動等復健手法來大幅度改善。以右側胸鎖乳突肌緊縮為例,應讓寶寶右側躺,以姿勢擺位達到牽拉肌肉的效果,並給予右上方向的聲光刺激,讓寶寶主動轉向右側。

若復健治療後,寶寶頸部活動度改善有限,或追蹤超音波發現已出現第四級纖維索狀結構,此時胸鎖乳突肌比正常側薄,復健效果不佳,須要手術治療介入,並於術後再開始復健,以減少復發。


門診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