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髖關節退化Part II

作者:徐幼鈞

髖部退化性關節炎與膝關節炎相似,都會造成病患跛行、關節角度受限,同時容易合併肌腱或關節唇損傷。然而,太早發生的髖關節退化必須要排除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外傷、自體免疫疾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因素,其中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就必需轉外科評估手術治療。

X光可以將髖部退化性關節炎分成四級:
一級是似乎有關節狹窄
二級是確實有關節狹窄與骨刺增生,主要在下方關節處 (圖一,股骨頭變平)


三級是明顯關節狹窄、骨刺增生、骨下硬化(subchondral sclerosis)、軟骨下囊腫(subchondral cyst),此時髖骨頭已有明顯變形  (圖二)


四級是已無關節間隙(圖三左),嚴重的髖骨頭和髖臼變形 


配合使用高解析度超音波,可以幫助醫師判別是否合併急性發炎或其他軟組織受損,並依病人的情況給予個別化治療。在急性期發炎期,可斟酌給與少量類固醇注射,並將堆積的組織液抽吸乾淨;在慢性期,則給予多次葡萄糖增生療法、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或玻尿酸注射則較為適當。

其中一級可以先用超音波檢查是否主要是關節唇或周邊肌腱受傷所造成的疼痛,並針對性地給予增生治療;二三級除了增生療法之外,可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於關節內,更進一步減緩疼痛;若病患已經四級,注射效果較難持久,建議找骨科評估是否需要關節置換(圖三右)。

然而徐醫師提醒大家,於注射之後,病人需要配合階段性臀部外展肌和伸肌群強化(圖四左),居家運動可以練習側抬腿,額外也要放鬆內收肌與屈肌群(圖四右,採取弓箭步伸展屈肌),同時要檢視日常生活的危害因子,減少坐矮凳、翹腳,以促進組織修復,改善疼痛,減少復發。


若是關節置換手術後的病患,要更加強髖屈肌的伸展,減少擺位性的髖屈曲外展攣縮,也需要避免坐矮凳、翹腳,減少手術後髖關節後脫位的機會。


門診時段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4月13日振興復健科超音波教學

徐醫師又收到振興復健部的邀約,演講踝關節的超音波掃描,從骨性結構、肌腱、韌帶,再掃描到神經,其中徐醫師也分享很多自己治療的經驗,希望大家都收穫滿滿喔👍👍👍

徐醫師有額外講到抽筋的治療,有抽筋問題的病患,都能夠找徐醫師處理喔^^

延伸閱讀:足底筋膜炎
                    腳踝扭傷別輕忽



門診時段


2022年4月10日 星期日

肩膀可以定位的腫與痛:肩峰鎖骨關節損傷

作者:徐幼鈞

肩關節疼痛的原因繁多,如旋轉肌袖破裂、五十肩、鈣化性肌腱炎等,而肩峰鎖骨關節損傷是常見、表淺卻易被忽略的問題。它的症狀類似旋轉肌袖的疼痛,病人手臂上抬疼痛、關節活動角度受限,於肩峰鎖骨關節有明確壓痛且無法順利做出肩膀內收動作,並常聽到關節發出喀啦聲。

案例討論

林先生10年前騎車摔車,撞擊到右肩膀前緣,有鎖骨骨折並採用保守固定治療。這半年來開始重訓,於臥推時會聽到喀啦聲,且有明顯不穩定的感覺。近來發現右手臂抬起貼耳會疼痛,右手無法順利碰到對側肩膀後側。這種活動度的下降,影響了握推、引體向上和伏地挺身的進行,遂來復健科門診檢查。

超音波檢查發現肩峰鎖骨關節內的軟骨破裂與關節囊腫脹(圖一),動態檢查有關節晃動不穩定,內收時有明顯左右擠壓的表現,而後側肩關節唇也有破裂。




為了改善症狀,林先生選擇接受增生療法,並輔以姿勢調正、前鉅肌強化運動(圖二),症狀遂逐漸改善。




肩關節角度是與肩胛骨活動度、肱盂關節和肩峰鎖骨關節活動度相關,其中肩峰鎖骨關節的角色在手臂抬高超過150度時尤其重要。患者常會抱怨手臂抬高到頂會疼痛卡卡的。多數肩峰鎖骨關節損傷的原因來自於慢性姿勢不良、反覆搬運重物、與不當施力動作,導致肩鎖韌帶和關節囊鬆弛,甚至出現關節盤的軟骨破裂。此種關節不穩定,連帶容易合併旋轉肌袖磨損和滑囊炎。

若保守治療不彰,可考慮直接於關節處進行注射治療。急性大發炎以類固醇為主,慢性與不穩定者可使用葡萄糖增生治療或使用高濃度血小板萃取物注射。注射後可以用貼紮(圖三)幫忙穩定肩峰鎖骨關節。




另有不少患者是直接撞擊造成肩峰鎖骨關節錯位,常需檢查是否合併有喙突鎖骨韌帶撕裂傷與關節唇破裂,必要時得轉診骨科評估是否要鋼板固定手術。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令人坐、騎難安的尾椎痛

作者: 徐幼鈞

尾椎痛是一種難以啟齒的疼痛,病人的表現是無法長時間坐穩或坐在硬質地的椅子,常要變換坐姿,也無法承受機車與腳踏車的座位,甚至輕微碰觸就會不舒服。造成尾椎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與跌坐在地有關,需要藉助X光評估是否有骨折、薦椎尾椎骨性錯位、尾椎角度過度前彎等狀況,再評估予以治療。

案例分享

楚小姐某次騎車經過路面坑洞時曾彈跳後撞擊椅背,誘發了長達半年的尾椎疼痛。這讓她的生活品質很差,無法久坐、騎車,甚至連平躺床上或進行瑜珈運動都不行,遂來門診求治。復健科醫師視診發現尾椎突出,有明顯壓痛,但沒有合併解尿、解便困難。

X光發現有陳舊的尾椎骨折,經討論後由醫師執行超音波導引尾椎神經阻斷治療(圖一),並配合復健與臀肌放鬆,改變坐姿以減少尾椎壓迫,疼痛便大大改善。


尾椎位於整個脊椎最尾端,由三到五個骨頭所組成。其表面包覆許多纖維結締組織,是提供骨盆底肌群固定與懸吊的重要結構。若外傷撞擊引起骨折或組織腫脹,急性期可以藉由相對休息、使用甜甜圈坐墊來減少刺激,也可以執行超音波導引尾椎神經阻斷治療,直接抑制疼痛。倘若兩到三個月骨折處癒合後,仍然感到尾椎疼痛,也能使用導引注射來放鬆筋膜。

若是骨盆底肌、臀大肌持續緊繃,可以配合熱敷、電療、雷射等物理儀器治療,再採用適度的拉筋動作來緩和症狀。患者應該注意坐姿,提醒自己不要坐太硬的椅子,每三十分鐘調整屁股受壓位置,暫勿騎車或騎車行經顛簸路面。

此外要減少「後傾」的坐姿,因為這種癱軟的動作會增加尾椎承重,會加劇症狀。於慢性期,則可以練習凱格爾運動或提臀動作(圖二)來訓練骨盆底肌群,以減少尾椎不當地拉扯而疼痛。


自由時報醫療版文章連結: 怎麼坐都難過 難以啟齒的尾椎痛

門診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