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年7月29日 星期六

脛神經夾擠症 造成內側足跟麻痛

作者:徐幼鈞

脛神經最常見的壓迫部位在於內踝後側、屈肌支持帶下方,稱之為「跗骨隧道」的結構。脛神經夾擠可能因外在因素如直接撞擊、踝關節扭傷、過度足外翻、扁平足而產生,也可能是內在因素如屈肌肌腱炎、腱鞘囊腫、血管瘤、骨關節炎等而誘發。需要臨床醫師藉由理學檢查、X光、高解析度超音波來鑑別診斷。

案例討論

王先生近日發覺右足跟和足底疼痛,走路與久站的時候特別明顯且有麻刺感。到夜市買鞋墊來使用後沒能明顯改善,又因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在不勝其擾下遂來復健科門診求治。理學檢查發現跟骨外翻,以手壓迫跗骨隧道會誘發麻痛的感覺。

超音波檢查發現足底筋膜完好但是脛神經腫脹,經討論後,建議王先生穿戴量身訂做鞋墊調整跟骨外翻來減少跗骨隧道壓力,並給予超音波導引脛神經解套治療,王先生的足跟疼痛逐漸減輕(圖1)。



跗骨隧道症候群常見的表現是足底、足跟麻痛,站立和行走會使疼痛加劇,需要與糖尿病的周邊神經病變、足底筋膜炎、坐骨神經痛等做鑑別診斷。神經肌肉電學檢查可以幫助區分周邊神經病變和坐骨神經病變,而軟組織超音波可以鑑別是否合併足底筋膜炎。

若是發覺有腱鞘囊腫、血管瘤壓迫脛神經導致跗骨隧道症候群,必要時要轉介外科評估手術減壓。對於跟骨外翻或扁平足引起的跗骨隧道症候群,需要請治療師評估並量身訂做鞋墊,減少跗骨隧道過度伸張與壓力。

針對脛神經麻痛的治療,可以採用超音波導引解套術,針對脛神經或其分支如內側足底神經、外側足底神經、內側跟骨分支來個別治療(圖2)。不論是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注射或增生治療,目的都是要減少壓迫、修復受損的神經組織,從而避免足底肌肉因脛神經損傷而萎縮無力,甚至改變足底壓力分佈而延伸出前足疼痛。



門診時段



2023年7月19日 星期三

徐幼鈞醫師2023年08月份門診時段

 徐醫師八月份減少週二早診,改 趙冠博醫師看診

增加週五晚診,請大家多加利用



2023年7月9日 星期日

發展遲緩早期療育 減少學習障礙

 作者:徐幼鈞

身為新手爸媽,除了照顧小朋友的食衣住之外,也要觀察小朋友的發育成長相對同年齡有無發展遲緩的現象,若有遲緩,則需要醫師評估,及早接受早期療育。

發展遲緩是指未滿6歲的小朋友,在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認知、語言理解和溝通、社會心理發展或生活自理等領域有一種或多種相對同齡孩童落後的現象。若不能及早發現,小朋友可能會有學習障礙、身心障礙,造成未來的家庭與社會負擔。

早期療育的目的,是提供未滿6歲發展遲緩、身心障礙的孩子與其家庭,整合性的評估與療育服務。想快速判斷的家長,可以利用兒童健康手冊的兒童發展圖示,協助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疑似動作或語言遲緩,若發現任一領域明顯落後,應盡速找復健科醫師評估。

發展遲緩的原因大多是不明的,只有20%與染色體、基因、環境有關,包含染色體基因缺失、內分泌異常、腦損傷、缺乏環境刺激、遭受虐待等。早期療育的治療內容,針對每個小朋友的狀況量身訂做,適度地進行物理、職能、語言或心理治療。

早期療育的步驟如圖1,從家長、幼兒園老師、專業人員「發現」疑似遲緩,接下來「通報」轉介到轉介中心,或個案管理中心,接著再「轉介」到醫院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做聯合評估。不同職類有不同象限的評估,物理治療評估大肌肉動作、平衡協調,職能治療評估認知理解、專注力、感覺統合,語言治療評估語言溝通理解、構音,心理治療評估人際互動、情緒、與外界互動,社工師了解家庭結構、經濟狀況、照護人力等,也會由兒科醫師、復健科醫師和其他專科聯合門診,並解釋報告。



最後,評估後確實有遲緩、臨界遲緩的小朋友,會在醫院或診所進行治療。早期療育的介入能夠幫助小朋友盡早追上同年齡的小朋友,減少日後學習障礙的可能性!

門診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