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幼鈞
骨質疏鬆是老人家健康的隱性殺手,因為台灣人相對外國人不喜歡曬太陽,承重型運動的比例也比較少,主要的活動是散步、健走為主,這些活動不能有效地刺激骨質密度增加,所以,很多病患是急性背痛發現胸椎腰椎處壓迫性骨折、跌倒後發生柯力式骨折(Colles’fracture)或髖骨骨折,才診斷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的定義是用DXA雙能量X光掃瞄儀骨密度掃描測定骨密度值 (bone mineral density),並以T分數的方式衡量病人與年輕健康女性(35 歲)骨密度值的差異。此檢查目前多為自費檢測。正常人的T值是大於-1,骨質稀少症是-1到-2.5之間,而骨質疏鬆症則是T分數低於-2.5,若指數小於-3.0稱為嚴重骨鬆。
坊間許多人會使用超音波儀來進行篩檢,準確度相當存疑,很常遇到緊張的患者跑來做DXA,然後DXA報告是正常的,所以就算篩檢有懷疑也先不要緊張,做完DXA再討論。
目前骨密度掃描是檢查腰椎和髖骨頸部,受限機器與場地關係,多半得在醫院執行檢查。圖一是腰椎的骨密度掃描,T分數平均值低於-2.5,即是骨質疏鬆症。(要預先排除T分數過高的腰椎是否是壓迫性骨折或骨刺增生,極端值必須拿掉不列入判定,假如開過刀有鋼釘鋼板也得排除。)
圖二是髖關節的骨密度掃描,只需要看髖骨頸部的T分數,若低於-2.5,即是骨質疏鬆症。
腰椎與髖部的檢查指數如果有落差,取最低的指數當作最終的判定準則,比如腰椎是-3.0,但髖部是-1.9,則最後判定是-3.0。
一旦診斷骨質疏鬆症,合併一處骨折,便符合骨鬆藥物的健保給付。醫師建議病患需要長期使用骨鬆藥物、維他命D3(至少800-1000 IU)和鈣片(至少1000-1200mg),並漸進性增加運動訓練,減少再次因跌倒而發生骨折!藥物使用上不能隨意停藥,必須審慎與醫師配合追蹤。
而骨鬆患者DXA建議一到兩年要重做一次,如果判定為正常族群,除非有開始使用常規化療藥物或者長期口服類固醇使用,不然三、五年在側一次即可。
對於骨鬆的病患建議,醫師建議低強度運動,例如於具有緩衝效果的路面走路30-45分鐘,每週執行三次;輕度的腹肌與背肌訓練(負重少於10磅)。剛開始運動,建議找物理治療師一對一進行運動強化,並配合姿勢調整,減少自行運動造成的受傷。
如果是骨密度掃描是骨質稀少症(T分數在-2.5到-1)之間的民眾,建議開始自行補充維他命D3和鈣片,並且有計畫地增加負重性運動,才能減緩骨密度惡化,同時更可以改善體適能,達到健康老化的效果。這群病人雖然不到骨鬆的標準,但反而很容易因為外傷而出現骨折,且又不符合健保可以給付藥物的規範,所以適當的預防甚至開始自費骨鬆藥物的使用都可以斟酌考慮。
如果想靠日曬來增加維他命D的合成是非常好的概念,但由於良好的照射必須是正中午、露出手腳、照射至少15分鐘以上,可能很少人能承受,又由於空汙嚴重或者氣候因素,陽光曝曬的效率不好,所以還是需要適當額外補充。
鈣的攝取也是一樣,單靠牛奶、小魚乾、乳酪、金針菇、適當豆漿等等雖有幫助,但攝取效益較弱,而且很多人有乳醣不耐症的腸胃問題,所以額外攝取應待予以考慮。鈣片使用上固然各廠牌都有其優缺點,但大原則差不多,一般是飯後使用,建議白天攝取,使用後補充足夠量的水分以避免便秘與結石。
廠牌建議以使用的習慣為優先考量,不然有的人對這牌子覺得會脹氣,有的人覺得那一牌化學味道重,結過反而使用的順應性不好,擺在家裡沒吃反而浪費。攝取的劑量建議要自己去看一下包裝,上面都會註明實際鈣含量與維他命D的含量,要自己算一算要吃到一顆還是多顆喔!
延伸閱讀:脊椎壓迫性骨折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