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幼鈞
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長時間的久坐追劇等活動也可以造成許多問題。以臀部區域為例,造成疼痛的因素可以是腰椎神經根壓迫造成的轉移痛、薦髂關節炎、或梨狀肌症候群。而喜好重訓或衝刺型活動者,則需要評估是否臀肌拉傷、膕旁肌肌腱發炎。另也可能因為重訓時的坐姿,造成坐骨粗隆附近單點施壓過大,而出現後側股皮神經損傷。
後側股皮神經源自於坐骨神經,它從坐骨粗隆旁開始分支,繞過膕旁肌肌腱後繼續往遠端分布。(圖1)此神經漸漸移到皮膚淺層,來支配臀部下緣、大腿後側的感覺輸入。因此,大腿後側的疼痛有時會合併後側股皮神經的夾擠,需要詳細的問診和理學檢查鎖定可能的原因,配合精準的觸診與超音波檢查,才能周全地予以治療。
以戴太太為例,某次搬重物後發現右側屁股到大腿後側疼痛,無法久坐在椅子上,有時候似乎有麻電的感受,輾轉前來求治。醫師觸診腰椎、薦髂關節、梨狀肌並無明顯疼痛,但在接近坐骨區域則疼痛明顯。疼痛有延續坐骨神經的走向直到大腿後側,超音波檢查發現坐骨神經腫脹發炎外,坐骨粗隆上的膕旁肌肌腱也併有發炎,合併肌腱表淺處的後側股皮神經腫脹。採取高能量雷射治療和後側股皮神經、坐骨神經的神經解套術,她終於能舒服地坐下。
至於肌肉拉傷的處理,由於膕旁肌位於坐骨到大腿後側,在久坐族或曾有拉傷病史的人容易緊繃和痠痛,久而久之容易壓迫周遭的神經。故治療以臀部肌肉和膕旁肌的放鬆為主,可先使用熱療、電療、雷射治療、伸展運動治療等方式,更進一步可以採取震波治療,更有效率的減少膕旁肌緊繃,減少發炎、疼痛。發炎克服後,接著需要給予核心肌群的鍛鍊,來減少膕旁肌代償性的緊繃,才能維持長久療效與避免再度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