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2月1日 星期三

解封後運動不當,良藥也會傷身: 淺談疝氣

 作者:徐幼鈞

隨著健身熱潮的興起,運動除了健康外也蔚為時尚,但傷害也往往在不經意的時候慢慢積累。很多人會在運動時覺得下腹部疼痛,除了速度過快造成腹直肌拉傷、腹內外斜肌痙攣、恥骨關節炎外,疝氣也應當考慮在內。

病人會發現在腹部用力時,於鼠蹊處有腫塊隆起伴隨疼痛、麻刺感減壓後或休息平躺後會消失,若狀況嚴重甚至可能無法因減壓而歸位,有疝氣缺血壞死的風險。

案例分享

劉先生熱愛重訓,好不容易等到疫情解封,但又害怕群聚,所以上健身房時都飆速訓練。他最近發現雙側鼠蹊部隱隱作痛,可摸到質地偏軟的腫塊,休息平躺後便消失了。但在一次大重量、多組數的訓練後,腫塊疼痛加劇且無法減壓消失,他心生恐慌地來門診檢查。

醫師觸診發現接近腹股溝管中線可觸摸到腫塊,超音波檢查發現腫塊內有脂肪、氣體的成分,於持續閉氣用力(valsalva maneuver)時,腫塊會向外膨出,故診斷為直接型腹股溝疝氣(左圖)。劉先生被建議轉診至一般外科,以討論是否要手術修補。




腹股溝疝氣主要分成間接型(右圖)和直接型兩類。間接型是因為腹股溝管未完全閉合,導致腹腔內結構藉由腹股溝管跑到陰囊的位置,易在年輕人發生。直接型疝氣主因是腹壁肌肉老化、脆弱或因曾經手術切開而弱化。

當反覆腹壓增加,如重訓、搬重物、慢性咳嗽、便祕等,皆可能導致腹內臟器直接從腹壁破損處膨出,故常在健身愛好者、勞動者或老年族群發生。如圖所示 (圖片是林柏亦教練提供) ,大重量深蹲是容易誘發直接型疝氣的運動,建議民眾在專業教練輔助下執行此動作。




有經驗的復健科能利用超音波快速診斷與分辨疝氣,及早幫忙病患,也能進行手術後疝氣是否復發上的追蹤。若病人有局部麻刺的表現,也可執行超音波導引的神經阻斷術,以減輕不適症狀。


門診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