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抬手就會麻: 臨床少見的臂神經叢壓迫

 作者:徐幼鈞

肩頸酸痛是很常見的文明病,除了上背部肌肉緊繃之外,也常常合併手臂麻痛、無力的現象。致病的因素多元,以神經根壓迫、椎間盤突出、骨刺壓迫、後縱韌帶鈣化造成椎管狹窄等因素較多。

少數患者是因頸部肌肉緊繃,壓迫到臂神經所導致。尤其在抬手一段時間後感到不舒服,手臂麻刺感讓病人無法長時間開車或打字,需頻頻把手臂放下或甩手來減緩症狀,有時也有上肢無力的表現。

案例分享

謝小姐的工作是會計,要長時間整理資料和打字。數月來發現後上背酸痛難耐,整隻右手有麻刺感,並有抓握力道下降與精細動作不太協調的感受。經神經科妥善檢查後並無大礙,頸部X光也無明顯異常,遂轉介至復健科處理。

然而在接受熱療與電療後效果並不持久,觸診發現頸部肌群有明顯激痛點,按壓、輕敲臂神經叢的位置有疼痛與放電感。爾後,復健科醫師利用超音波於鎖骨上方定位臂神經叢,給予臂神經叢解套術與旁邊斜角肌激痛點的注射治療(圖左),輔以雷射治療臂神經叢出口位置,症狀得以大幅緩解。

隨著生活步調緊湊、頻繁手機使用、與不正確的姿勢等,肩頸到手臂麻痛不適的發生率逐年增加。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X光變化(圖右)、神經電學檢查和超音波檢查去逐一分辨是頸椎退化、神經根壓迫,或是臂神經叢壓迫所導致,再個別化處理問題。




若臂神經叢於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間受到壓迫,除了以身體貼牆、收下巴的姿勢調整外,可考慮進行臂神經叢解套治療,進一步減少神經被壓迫或發炎的現象;而針對特定肌肉進行激痛點注射治療則可以放鬆緊繃的肌肉,讓病人慢慢改善上述症狀。假如患者合併更遠端的神經壓迫,比如正中神經於腕隧道處也有壓迫,需要一併處理才能徹底改善症狀。

延伸閱讀:肌筋膜疼痛症

門診時段

2021年11月27日 星期六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Part II

若病人喜愛戶外活動、登山、健行,除了前述的直膝夾球訓練外,肌力強化可以使用硬舉(圖一)鍛鍊下背肌群、股四頭肌、臀肌,連上半身的胸肌、手臂的肱二頭肌、三頭肌和腹肌皆能強化。




除此之外,可以考慮膝關節內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以達到止痛、增生與軟骨修復效果;通常病人也合併內側半月板退化和內側副韌帶損傷,醫師建議同時給予高濃度葡萄糖增生治療(影片),可以輔助病患減少內側膝蓋疼痛,更加提升整體生活品質。




建議有運動習慣的病人皆可以與醫師、治療師討論運動內容,因為同時調整運動姿勢、頻率、強度、菜單,方能夠徹底改善膝關節疼痛現象,而適度運動也有緩解退化的效果喔!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Part I

 作者:徐幼鈞

機器有使用年限,隨著時間增加,機器可能會磨損、卡住、發出噪音,甚至需要進行維修汰換,而人體的關節也有退化的問題,尤其以膝關節退化最為常見。病人常抱怨膝蓋彎曲困難、卡卡緊緊的、有喀啦聲,甚至膝蓋腫大變形,導致行走和爬樓梯疼痛,這些都可能是膝關節退化的表徵之一。

案例分享


吳太太近年來覺得雙膝蓋彎曲到底會痛,感覺疼痛來自膝蓋的深處,摸不著、且很難定位疼痛,漸漸地覺得上下樓梯時膝蓋會痛,活動範圍侷限在一樓,減少戶外活動,體重逐年增加。吳太太最近發現右膝蓋更加腫脹疼痛,已使用口服止痛藥和冰敷仍然無法緩解,遂來復健科門診求治。吳太太的X光檢查發現輕度退化(圖一)。紅色圈圈是骨刺。




超音波檢查發現膝蓋積液、軟骨磨損和內側半月板退化表現(圖二),經討論後,先給予短波與電療,並合併運動強化訓練,病人的疼痛慢慢緩解。




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因子包含高齡、肥胖、外傷、基因和長期負重,其中膝蓋的關節炎與肥胖和高齡最為相關,故保守治療的第一線都是口服消炎止痛藥和減重。接著在疼痛可接受的程度下,開始漸進式股四頭肌和膕旁肌的肌力強化,穩定膝關節以減少磨損。可以請病人雙膝夾球、同時單膝伸直,主要訓練股內斜肌(圖三)。




門診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