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幼鈞
髖部退化性關節炎與膝關節炎相似,都會造成病患跛行、關節角度受限,同時容易合併肌腱或關節唇損傷。然而,太早發生的髖關節退化必須要排除髖關節發育不良(DDH)、外傷、自體免疫疾病、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等因素,其中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就必需轉外科評估手術治療。
X光可以將髖部退化性關節炎分成四級:
一級是似乎有關節狹窄
二級是確實有關節狹窄與骨刺增生,主要在下方關節處 (圖一,股骨頭變平)
三級是明顯關節狹窄、骨刺增生、骨下硬化(subchondral sclerosis)、軟骨下囊腫(subchondral cyst),此時髖骨頭已有明顯變形 (圖二)
四級是已無關節間隙(圖三左),嚴重的髖骨頭和髖臼變形
配合使用高解析度超音波,可以幫助醫師判別是否合併急性發炎或其他軟組織受損,並依病人的情況給予個別化治療。在急性期發炎期,可斟酌給與少量類固醇注射,並將堆積的組織液抽吸乾淨;在慢性期,則給予多次葡萄糖增生療法、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或玻尿酸注射則較為適當。
其中一級可以先用超音波檢查是否主要是關節唇或周邊肌腱受傷所造成的疼痛,並針對性地給予增生治療;二三級除了增生療法之外,可以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於關節內,更進一步減緩疼痛;若病患已經四級,注射效果較難持久,建議找骨科評估是否需要關節置換(圖三右)。
然而徐醫師提醒大家,於注射之後,病人需要配合階段性臀部外展肌和伸肌群強化(圖四左),居家運動可以練習側抬腿,額外也要放鬆內收肌與屈肌群(圖四右,採取弓箭步伸展屈肌),同時要檢視日常生活的危害因子,減少坐矮凳、翹腳,以促進組織修復,改善疼痛,減少復發。
若是關節置換手術後的病患,要更加強髖屈肌的伸展,減少擺位性的髖屈曲外展攣縮,也需要避免坐矮凳、翹腳,減少手術後髖關節後脫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