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早期處理免煩惱:肩膀手術後的次發沾粘

 作者:徐幼鈞

黃女士在某登山滑倒而緊急抓住纜繩後,右肩膀劇痛抬不起來。先經軟組織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側嵴上肌肌腱有大於2公分的撕裂傷,合併血水,而X光並無明顯脫臼或骨折。在轉診骨科進行手術重建後,依醫囑以肩帶固定一個多月後,開始進行徒手治療。

然而發現右肩活動角度明顯受限,被動外展不足90度,且每一次抬手都會誘發疼痛。經檢查後發現肩關節囊腫脹,屬於次發性五十肩,配合肩關節囊擴張術注射和一對一關節鬆動治療後,黃女士的右肩角度與疼痛很快就改善了。

肩膀是全身活動角度最大的關節,卻也容易因為外傷、肌腱撕裂傷、肱骨骨折後、肌腱手術後而導致次發性的活動角度變小、疼痛與沾黏。嵴上肌肌腱手術的選擇是全層撕裂傷、急性損傷、合併肩關節功能受損,或是已接受復健保守治療超過半年以上無效者。其中很常見也很棘手的是嵴上肌肌腱手術後的肩關節沾黏,術後需要固定肩關節讓縫合後的肌腱修復長好,並避免扯離骨緣,造成再次撕裂傷。

多數病人經歷此一階段時均無大礙,但少數患者會衍生出次發性粘黏性關節炎,雖肌腱修復良好,於此過渡時期反而得犧牲肩關節的活動角度,讓醫病雙方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也會造成生活上的不便。

要避險手術後的肩關節沾粘,建議可以在手術數天後,已經不會傷口大痛的狀況下,就轉介復健科,給予手術後一對一的徒手運動治療,並在輔助下逐漸增加被動、主動活動角度。術後除復健外,於日常生活仍建議固定四週以上,以確保手術位置的穩定。

若病人出現明顯沾黏表現,則建議儘早積極介入,在避開手術位置的考量下,從腋下肱骨關節盂韌帶處進行肩關節囊擴張注射(圖)數次將是首選,合併一對一關節鬆動治療,角度與疼痛將會快速進步。


門診時段



文章連結




     
       




































































門診時段